熊新君老師: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榮幸的邀請到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姚之潔老師來給我們分享——設計思維與設計未來。
姚之潔老師是我的大學同學,她是一位閱歷非常豐富的藝術家,她從清華美院畢業(yè)以后就去了英國,先后就讀于倫敦的歌德史密斯學院和圣馬丁大學。然后又回到國內,在中國美術學院完成博士學位。她策劃了一系列的國際大展,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設計工作者,或者說叫設計策劃工作者。她的學養(yǎng)是非常深厚的,在設計領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專家。為了珍惜姚老師的演講時間,我在這里就不多說了,現(xiàn)在我們就有請姚老師為我們開講。
姚之潔老師:
謝謝熊老師。各位聽眾,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謝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和大家聚到一起來,并通過網上語音的方式和大家做一個分享。對于我個人來講,這也是第一次在微信的平臺上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會有一點小小的不習慣,因為我看不到各位。因為這樣,如果在演講的節(jié)奏上掌控有什么不到之處,也希望大家能夠諒解一下。
談到關于設計的一個問題,其實在我選題的前期跟熊新軍老師我們有過一個溝通。那么在這個系列的講座里面,我也注意到前面講的各位老師,我也有很仔細的聆聽前面幾位老師的演講,也都是非常的精彩的演講。很多都會從藝術和工藝美術的一些角度來講,那我當時就有一個顧慮,我問熊老師說,咱們講講設計行不行,那熊老師也是非常開放歡迎的一個態(tài)度,那我就有了這樣一個信心來跟大家做一個關于設計思維和設計未來的分享。
對于設計的理解和應用分如下階段
沒有設計到有設計:認識設計開始使用設計
設計作為一種風格的存在:設計作為裝飾
設計作為過程:參與社會發(fā)展和企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
設計作為一種戰(zhàn)略:作為引領和規(guī)劃的重要動因存在
在講到設計概念的時候,其實設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設計這個詞對于所有人來講應該也并不陌生,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都滲透著設計,與我們的關系也非常的密切。但因為有時候我們并沒有那么刻意的去觀察或者察覺設計的存在。那么今天,我們正好一起來探討一下,到底什么是設計。關于設計概念的理解,其實也分了不同的階段,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遞進的一個過程,在以下的文字中,我把設計的“四個階段”做了一個羅列。
第一個階段,是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是從沒有設計到開始認識設計和開始使用設計的過程。在人類發(fā)展最初的時候,人類的造物它其實是以功能為主的一個開始,重在能夠滿足基本功能的需求。逐漸的,人類在這個基本功能的需求上開始去附加一些讓功能變得更好,讓形式變得更美的一個過程,所以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
第二個階段,設計作為一種風格的存在,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在討論設計的時候,常常會把它理解成的一個角度。就是說,這個東西挺好用,而且它還很好看。那么作為裝飾的這樣一個性質開始附加在設計上面,這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想去理解設計,覺得它不僅要好用,而且還要好看的這樣一個階段。
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在整個人類造物的歷史上,我這里就不去區(qū)分講是工藝美術的歷史還是設計的歷史了,在人類造物的歷史上,它其實持續(xù)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真正的一個分水嶺,它的開始是現(xiàn)代設計的一個概念轉變的一個開始,這個轉折點,其實是伴隨著工業(yè)產業(yè)的改革,工業(yè)革命的一個開始,產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革。
在這個變革里面,我剛才講是工業(yè)革命所導致的一個很大的變革。工業(yè)革命導致了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的一個變化,這使得所有物的生產,它需要有自己的一個批量化的、流水線的、被預先設計好的這么一個概念。一直到現(xiàn)在,我們所熟悉的大量的一些產物,都是在這個工業(yè)生產的一個基礎上產生的。而在這樣的發(fā)展過程當中,會容易產生一個經常既矛盾又統(tǒng)一,又經常會被人拿來討論的問題,那就是“工業(yè)產品它好用,但是在審美上它與傳統(tǒng)的、有裝飾性的手工藝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
所以這樣的一個討論,其實從1850年的工藝美術運動,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第一次的世界博覽會,英國的水晶宮博覽會開始,就已經有了這樣一個討論,一直延續(xù)下來,手工藝的美、傳統(tǒng)工藝的美和大工業(yè)生產之間的功能與美學之間的一個論爭,它其實一脈相承,一直延續(xù)下來,都在進行著一個討論。從工藝美術運動,一直到新藝術運動,一直到裝飾藝術運動,一直到后面我們聽到的包豪斯和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一直到后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這兩個角度的切入的討論,一直存在著,即便是在當下我們的現(xiàn)當代的討論里面,對于設計的討論,它也一直存在。
第三階段,設計作為一個過程,這個其實已經是我們現(xiàn)在慢慢開始重視的一個層面了。設計作為一個過程,參與社會的發(fā)展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很多企業(yè)覺得我需要設計,我可能需要設計師來幫我完成一個產品的設計,但是逐步到了現(xiàn)在,企業(yè)也會意識到設計的參與,不僅可以幫他完善產品,也可以幫他完善整個品牌的構架,市場的應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設計參與到社會的發(fā)展當中,我在后面的講課里面會提到,比如說關于服務設計的問題,系統(tǒng)設計的問題等等。這個是在現(xiàn)階段,逐漸被認識到的設計的更重要的一個層面的作用了。
第四階段,就是更進階的一個階段了,設計開始作為一種戰(zhàn)略,作為引領和規(guī)劃的重要動因而存在。講到這個概念里頭,其實我們目前有時候也會接觸到一些,比如說未來社會的走向會怎么樣?未來整個人類地球的社會的發(fā)展會怎么樣?在這些看似有科幻成分的一些探討里面,設計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其實設計它已經作為一種戰(zhàn)略性的高度而存在著了,而不僅僅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好用的,好看的東西,這個轉變其實是未來發(fā)展中的一個很大的趨勢。
我剛剛放了一張圖片上來,下面我會逐層跟大家根據(jù)剛才進階的四個階段來做一個解釋。第一個階段,我們講的是設計從無形到有形,從功能到審美再到裝飾的這么一個階段,這個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經常會理解到的一個設計。我們來看看ALESSI,這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一個設計品牌,他們生產的很多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時也會看得到。ALESSI主要生產餐桌上的一些用具,衛(wèi)生的一些用具等等日常生活中小的日用品。這間公司的設計在國際設計領域是非常知名的,在概念和定位上,他們是非常典型的造物設計。
圖片中是ALESSI的一款產品設計,這是一個非??蓯鄣男≌羝囊粋€造型,大家可以猜測一下它是什么功能的?任何一種設計它都要適應某一個地區(qū)的文化、習慣、經濟等等一系列問題,其中也包括飲食習慣的問題。因為ALESSI是意大利的公司,在西方人的飲食習慣里面,這款小蒸汽船設計是放在餐桌上用的一個器物,它其實是一個黃油盒子,在盒子里面會裝上黃油,而那個小的蒸汽的造型像一個小云朵那樣的,它拔出來是一把黃油刀。這種色彩非常鮮艷的塑料制品設計,也是阿萊西現(xiàn)在的產品設計風格之一。
在這張圖片上,我列出了一些關鍵詞,這些關鍵詞,就是ALESSI公司用來評價他們的設計時會用到的,作為哪些是好的設計要被推向市場的,哪些是不太理想的設計要被改良的一些標準。這樣的一些關于傳統(tǒng)設計的標準,在我們通常評價一個設計的時候,常常就是從這些角度來進行判斷的。
第一個標準,是它的功能怎么樣?好不好用?這個產品它是一個黃油盒子,它儲存黃油的方便程度怎么樣?黃油刀拿出來涂抹面包的時候的好不好用?這些都是功能的問題。第二標準,是它給使用者帶來的感官的感受是什么樣的?有沒有一些很新穎的感官感受?能不能喚起你的一些記憶?喚起你的一些想象力?讓你在使用它的功能的同時,還能產生一些新的感覺。第三個標準,就是它是否傳播了一種有意思的語言和信號,包括你選擇的是什么樣的色彩?是不是代表你個人的一些喜好?你有沒有想到,當旁邊的人一看,咦,這個主人,他是喜歡用這樣的一種造型,這樣一種色彩的產品,因此可以猜出你的一些性格特征等等,因此它也是一些信息傳播的一個途徑。第四個標準,就是這樣的產品,它的價格會是什么樣子的?講到價格,設計這個概念它是需要被消費的,它是與人的生活與市場是緊密結合的。價格這個概念對于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也是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除了傳統(tǒng)的設計里面,我們會探討上面ALESSI的這個產品所涉及到的四個評價標準之外,下面這張圖片中的產品設計,我們也可以拿來比較一下。圖片中是兩款榨汁機的設計,左邊這個像螳螂腿一樣長長的產品設計,是阿萊西公司的一款榨汁機產品,它是由一個很著名的設計師叫Philippe Starck設計的,它被稱為是ALESSI系列產品中的經典設計。它是一個模擬仿生的設計造型,源自螳螂的腿,大家可以看到,當你把半個檸檬放在它頂上用手去擠壓它的時候,檸檬汁會流到底下放的那個杯子里,而且每一滴的汁水都不會被浪費掉。這個產品,被稱為是從功能到審美上都非常好的一個產品。
我個人也有買過這個設計產品,開一個玩笑,客觀的講,當你把它買回家去使用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產品在手掌心的著力點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好。但是不管怎樣,這件產品更多地是從功能和審美相結合的造型上來考慮的,是為了最后要形成的那樣一個形態(tài)。
圖片中右邊的這個設計作品,是一張看起來不那么精致的一張吧椅,高腿的凳子上面,設計了一個小小的榨汁器形態(tài)的凸起造型,這個榨汁器形態(tài)其實是可以榨出檸檬汁來的,這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一個學生的畢業(yè)設計作品。有意思的是,對于這只榨汁機,這個設計師他的創(chuàng)意定位并不是說我要多么新鮮的、很便捷的榨出果汁來,它的定位更多的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在對這個作品的設計解釋中,設計師有說到“你可以用你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去榨出果汁“,這意味著這件設計作品,它真正想要觸及的不是說你今天能榨多少果汁,而是人跟這件作品在接觸界面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上的一些快感,或者說是某種愉悅感。
同樣都是榨汁機,在這兩件作品的比較下,我們可以逐漸體會到設計跟人的關系正在發(fā)生一些變化,即人們對設計的最基本的一些功能和審美的要求,正逐漸向尋求心理訴求的某種滿足轉變,這個其實是設計在當下正在悄無聲息發(fā)生的一種變化。
以上圖片中的這件作品,是非常有故事情節(jié)在里面的一個作品。在這個圖片后面,我想說的是有另外一種設計方式,它所關注的概念是所謂的社會倫理概念,設計不僅要好用,不僅要審美,它更多的是一種對社會、對人性、對整個人類的關照,是一種倫理上的關懷。
我也經歷過一個事情,在英國期間,接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邀請函,那是二零零幾年初的時候了,這份邀請函是邀請我們這些設計師去參加一個伊拉克戰(zhàn)后重建的研討會。當時我們這些設計師都感到很意外,覺得我們都只是設計師,為什么讓我們去參與這個戰(zhàn)后重建的研討會?在那個時代,尤其是像我們這些從國內剛剛到國外去求學的設計師來說,對于這類問題,其實思考的并不多。那么,當時在國外的一些朋友,就會講設計師的職責其實不僅僅是讓已有的“物“變得更好,也可以從根本上來關注整個人類和社會的發(fā)展,比如說社會倫理的這種關注的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一個戰(zhàn)后重建的地區(qū)來說,其實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一種關懷,人文角度的關懷,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設計師的責任,也可以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就讓我聯(lián)想到了包豪斯設計,在德國1919年產生的這樣一個設計學院,以及它所引導出來的一些設計思潮,一直到后面形成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它的起因還有蠻多的因素是與當時的戰(zhàn)后重建是有關系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需要盡快的拿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把樓房蓋起來,好讓大家有房子住,這種情況對戰(zhàn)后的歐洲尤其重要。這個時候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我們說預制件,鋼筋水泥的這些預制的建筑構件,就顯得非常有它的價值了,它可以在最快的時間、速度里蓋起房屋,即便它長的像火柴殼一樣,卻可以在最快時間內讓人有房子住,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的動因。
以上兩張圖片,一張是襯衣的設計,一張是牛仔褲的設計。從服裝設計的角度來講,它們似乎跟T臺上看到的光鮮亮麗的時裝設計不是一回事兒。但是從旁邊掛著的小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和明白,它是為戰(zhàn)后的一些殘疾人來做的一個設計。一張照片,可以跟我們講述非常多的故事,并且可以讓我們看到這種所謂設計倫理和社會關照的關系。
從1880年開始,設計相對獨立的專業(yè)分類,
獨自承擔對于商業(yè)增長的作用。
Since 1880s-design
evolved as separate specialisms
for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我們看上面的這張圖片,里面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些產品和一些品牌。從1880年代開始,設計已經作為相對獨立的專業(yè)門類,獨自承擔著對于商業(yè)增長的作用。某一個產品的品牌設計,某一個產品的包裝設計,某一個產品的形態(tài)設計等等,它們都各自獨立的承擔著對于商業(yè)價值增長的一個作用,并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關系,這是從1880年就開始的一個定位。
但是到了現(xiàn)在,設計有著非常大的一個變化,等一下我們會陸陸續(xù)續(xù)講到這樣一個變化。這種變化的其中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它如何從單獨的、很具體的設計門類轉變到了現(xiàn)在的一種協(xié)同合作的關系,來形成一種設計的合力,來解決社會的復雜問題的一個轉變,是這樣一個過程。
中國目前的現(xiàn)狀即為:逐漸普及知道設計是什么,并開始接受設計,但是僅僅只是認為設計作為一種風格美化手段。第三尤其是第四階段還處于啟蒙階段。因此,以學校引領的設計思維和戰(zhàn)略體系的構建就尤為重要。讓設計不再是一個附加單元,而是參與構建發(fā)展和戰(zhàn)略的規(guī)劃。
那么有人就會問了,說咱們中國現(xiàn)在所面對的設計產業(yè)的狀況是怎么一個狀況?就我目前的觀察和研究來看,目前中國是逐漸從不知道什么是設計開始接受什么是設計了。簡單的來講,就是消費者們愿意花錢來買設計,愿意花一定的附加價值的錢來為設計買單了,這個轉變其實已經逐漸在形成了。但是這種設計更多的停留在是一種風格美化的手段,那我剛才講到的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也就是說要把設計作為一種思維,一種戰(zhàn)略體系的思考,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我們國內的設計產業(yè),目前還處在正往那個方向發(fā)展努力的當中。
在當下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里面,我們剛才講到的第三階段,作為一種體系的、戰(zhàn)略的、參與社會建設和整個企業(yè)構建的角度來講,我們來探討一下目前很時興的一個概念,叫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設計思維是用新的方式來重新思考設計,我們將在后面展開來做一個比對,就是因為整個時代的發(fā)展,最后導出了這樣的一個變化。
在上面的圖片中,我們以從15世紀到21世紀,在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人物頭像,來做一個比對,通過這種比對,這就可以了解到在幾百年期間,整個人類發(fā)展的一個重心轉移。在第一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家都很熟悉的達芬奇,他的生卒年份大概是1452年到1519年這樣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是我們很熟悉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這么一個階段。整個文藝復興,是人本主義的復興和人文的復興,通過人本主義和人文的復興,來打造整個社會的一個變革。在那個歷史時期,藝術人文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被關注和被討論的一個社會動因。
接下來第二張圖,是大家很熟悉的法國的思想家孟德斯鳩,生卒于1689年到1755年。啟蒙運動時期,在那個時候,人們開始思考啟蒙運動帶來的社會變革,“政治“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核心動因,經常被作為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再接下來,就是工業(yè)革命的來臨,最重要的人物就是瓦特,他所帶來的是工程技術的一個革命,以及這個工程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整個社會的變革。再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就是經濟,對于經濟學的思考和討論,卡爾馬克思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最后一個是生卒于1856年到1915年的弗雷德里克·泰勒,他被稱之為現(xiàn)代管理學之父,他是美國管理學和經濟學的一個代表人物。
泰勒的影響,從他存在的那個歷史時期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我們都會認為,管理學對于社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會有那么多人去學MBA。這里可以講一個小小的現(xiàn)象,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國際上的現(xiàn)象。在最近五年的時間里,包括歐洲和美國的很多工商管理學院,它們開始在一些自己的課程中,逐漸的把設計思維和設計概念的一些課程加入進去,慢慢的進行著一個課程體系的改革,甚至有的課程有的學校把它的學科直接改成了設計學院。這個里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變化和背后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對于設計這個概念外延的擴大化和它與社會關系的一種再認識。設計不僅僅只是我們原來傳統(tǒng)所看到和所理解的樣子、它不僅僅只是去造一個很好用的東西。它開始對社會進行更深層次的一種介入。
通過這樣一個縱向發(fā)展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一個規(guī)律,整個產業(yè)革命的一個發(fā)展,是從蒸汽機時代的第一次產業(yè)革命,到第二次產業(yè)革命的電氣時代,到計算機時代,到現(xiàn)在的工業(yè)4.0時代。工業(yè)4.0時代其實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是一個跨界融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面,我們要把各種科技的、人文的東西進行整合,來思考如何去應對一些復雜的問題。所謂這些復雜的問題,它們背后所需要的是一種系統(tǒng)性的概念。設計如何在這樣的變革里面形成自己的一個定位,介入到社會和整個人類的發(fā)展當中去。
在這個發(fā)展潮流里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概念叫作 UX design。我們講設計里面的UX design。它是直接應對著第四次產業(yè)革命的到來,設計所做出的一種新的調整和改變。那么用戶體驗設計,它有很多的包容性在里面,我下面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跟大家解釋說明一下。
上面這張圖,分了三個階段,最左邊的叫產品階段,中間的是UI階段。UI是什么概念呢?叫產品用戶界面設計。最右邊的階段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UX用戶體驗設計的階段。這個事情本身很簡單,就是早餐的麥片這么一件事情。在我們初始的、最傳統(tǒng)的來理解設計的階段,我們會說,我們可以把一個碗生產的很好,我們可以把一個勺子生產的很好,我們可以把麥片生產的很好,還有一個放牛奶的壺,甚至于里面的牛奶,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生產的很好,因為這些都是單獨的一些產品設計,這個是傳統(tǒng)意義上我們討論設計經常會有的一個階段,就像我們一開始講的阿萊西的產品一樣,都是最基礎的設計的階段。
所以在這樣一個階段,產品設計是很關鍵的,我們把它理解成單獨的一些產品,我們如何把它們做到最好。但是到了第二階段,逐漸發(fā)展起來,我們要考慮的是這些產品最后變成了一碗麥片跟人的“接觸點“,這個接觸點,該如何把它設計的很好。
那么這個時候,當這一碗麥片跟人接觸的時候,最后的那個“觸點“是在哪里?就是這把勺子。當你用勺子把麥片送到你嘴巴里的時候,麥片跟人身體的觸點就是這個勺子。所以在設計的后面那個階段,會有一段時間,大家會很著重來討論,該如何把UI設計,也就是用戶界面設計變得更好。
我們要注意的是,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我們不僅僅要討論個體的產品好不好?這個勺子設計的如何?人跟它的觸點關系又如何?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一整碗的麥片,我吃起來的感覺怎么樣?當我端起這碗麥片,拿著這個碗,我其實是在享受它的過程,它應該還有氛圍,應該還有背景音樂等等,那么因為吃麥片而發(fā)生的完整的一個體驗,就成了我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所以UX用戶體驗設計是現(xiàn)在設計的一個很關鍵的點,大家會把這樣的一個點,作為一起用力的綜合設計來考慮了。它不僅涉及到單一產品的設計,它還會涉及到視覺的感覺怎么樣?材料的感覺怎么樣?要把各種設計門類都囊括進來。
所以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設計的一個轉變。從以往單一的產品設計到后面的界面,到現(xiàn)在強調整體性、強調氛圍、強調人在整體享受一個設計系統(tǒng)的時候,所體會到的一個感受。
關于體驗設計,還有一個例子也很真實的發(fā)生在我們身邊,海外的朋友,可能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使用這個系統(tǒng),它就是UBER。中國老百姓開始習慣用網約車,這件事情是由UBER開始的,并不是現(xiàn)在大家常用的滴滴。UBER花了非常大的代價進到了中國市場,最后卻沒有成功的占領了這個市場,它被中國本土企業(yè)所取代了。但是UBER所帶來的貢獻,是讓人在行為習慣里,開始逐漸適應網約車的這種出行方式和這樣的一套服務系統(tǒng)。那么UBER的初衷,就跟我們剛才解釋的系統(tǒng)性的、社會性的和體驗的設計,它是充分結合在一起的。
UBER最關鍵的一個企業(yè)核心概念,或者說它這套系統(tǒng)產品的核心概念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一個服務系統(tǒng)。
這套系統(tǒng)的起因,是因為傳統(tǒng)的出租汽車,傳統(tǒng)出租車一是比較臟亂,二是信賴度不高。當你站在大街邊的時候,你去攔出租車,你可能會攔得到,也可能攔不到,現(xiàn)場不確定的因素會有很多。第三個方面是傳統(tǒng)的出租車只收現(xiàn)金。還有一個問題是對使用者來講,他會覺得坐出租車不是那么特別,不夠有彰顯個性的地方。
UBER根據(jù)這四個點,它對應的做出了一個體驗的設計。它讓它有一定的價格提升,然后車子是可以提前預定并按時到達的。它可以用信用卡來捆綁支付,兩步就可以完成支付。它也顯得非常有個性。那么不管現(xiàn)在的UBERR變成什么樣子了,在它最初建立的時候,這套系統(tǒng)的初衷就是這么一個初衷。
對于國內的UBER用戶,他們可能還不太了解,UBER不僅僅是提供出租車的這樣一個服務,它在人的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給你提供一套整體的、立體的商業(yè)服務系統(tǒng)。比如說UBER有私人的游艇定制,有私人的餐飲party,甚至于有寵物管理的服務,它是可以為你生活的各個角度來進行一個私人化定制的一套服務系統(tǒng)。遺憾的是,UBER的這個理想在我們國內沒有得到實現(xiàn),它只是把出租車的這個概念帶進來了。
UBER就是發(fā)生在咱們身邊的這樣一個案例,一個UBER的系統(tǒng),它是基于現(xiàn)代數(shù)字網絡的一個技術基礎,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和一種服務體驗,這個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設計進階“的一個過程。
“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方式,它提煉自設計師積累的方法和工具,將人的需求、技術可能性以及對商業(yè)成功的需求整合在一起。“——蒂姆·布朗,現(xiàn)任IDEO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
講到設計思維,有一個人是必須提到的,他就是蒂姆·布朗,他是美國一家叫IDEO設計咨詢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梢哉f,他是現(xiàn)在國際上對于設計思維這個概念最有力度的一個推行者和倡導者。上面的這段話,是他關于設計思維的一個概念認識。他說設計思維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新方式,它提煉設計師積累的方法和工具,將人的需求、技術、可能性以及對商業(yè)的成功需求結合在一起。這里面的關鍵詞有三個,一個是以人為本的需求,一個是如何把技術更可能的納入進來,第三個與商業(yè)有一個很好的充分的結合與考慮。
像設計師那樣思考可以幫助企業(yè)轉變產品、服務、流程和戰(zhàn)略的開發(fā)方式。這被IDEO稱之為設計思維的方式,其中綜合考慮了人的渴望需求、可行的技術以及盈利的商業(yè)模式。設計思維還可以幫助未經過專業(yè)設計培訓的人,運用創(chuàng)意工具來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和挑戰(zhàn)。
以上這段文字解釋了蒂姆·布朗關于設計思維的觀點,我把關鍵詞用綠顏色標出來了,是“人的渴望和需求、可行的技術以及盈利的商業(yè)模式”。需要說明的是,設計思維在這樣的定義下面,它所運用的對象已經不僅僅是設計師了。很多企業(yè)的中層、高層及其他管理層,他們開始認識到設計思維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像設計師一樣去思考,有模型可以去運用。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企業(yè)開始納入設計思維這樣一種課程,作為企業(yè)培訓的一個必要課程,那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設計思維的對象不僅僅是設計師。
講到以人為核心的這樣一個設計思維的思考,我這里有一個例子,非常有意思的一個例子。一個家具設計師,他接到的任務是要為小孩子設計一個儲存兒童玩具的儲物柜。一般來講,我們對兒童儲物柜的思考通常就是打一些盒子呀,或者做一些跟家具相結合的柜子啊等等。但是這位設計師的視角就很特別,他試圖從兒童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我們常常會看到小孩子們喜歡在家具底下、桌子底下鉆來鉆去,他們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像家具的桌子和椅子底下的這些空間,就是孩子們經常會喜歡去的地方,那么,如何從小孩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空間意識呢?
最后這個設計師他發(fā)現(xiàn),小孩子們都喜歡在桌子底下玩,而且他們會隨手去搭建自己在桌子底下的一個游戲空間。設計師由此想到,玩具儲物的概念可不可以就和這個游戲空間相結合呢?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設計師最后不是設計出了一個常規(guī)的柜子,而是設計出了一個可以插玩具的小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倒過來安裝在桌子底下,孩子們在桌子底下玩好了以后,就可以直接把玩具插在這個裝置里進行整理。像這樣換角度的來思考,以用戶為中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它其實就是設計思維開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接下來,我要講的是如何把當下的技術運用進去,然后與當下的一些商業(yè)模式和社會需求進行一種結合等等這些問題。
在設計思維的影響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在設計未來的發(fā)展里面有這樣一個趨勢,就是態(tài)度有一個轉變了。原來我們是被動設計,現(xiàn)在我們要主動設計,我們要走在需求的前面,我們要走在社會發(fā)展的前面。所以會從系統(tǒng)性的設計來慢慢的聯(lián)合更多的能量,來形成一種協(xié)同再整合的一個力量,完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跨界的和這個聯(lián)合的一個設計,要把傳統(tǒng)的一些設計門類進行一個再整合,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發(fā)展趨勢。
如果就當下抗疫的這件事情來講,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比如醫(yī)療團隊,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他們走在了抗疫的第一線。但是在醫(yī)療之外,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協(xié)同作戰(zhàn),這里的協(xié)同,大到國家,小到社區(qū),甚至于在我們生活中很細節(jié)的一些地方,都會牽扯到關于抗疫的事情。如果這時,我們從設計整體戰(zhàn)略性的角度來看,它就不僅僅是醫(yī)療的問題了,它是一個公共衛(wèi)生事件,里面會涉及到民生的,會涉及到管理的,甚至于會涉及到老百姓心里的一種關照和需要。
如果拿買口罩的這件事情來講,買口罩的現(xiàn)象,從疫情發(fā)生一直到現(xiàn)在,一直處于起起伏伏的一個過程,它從一開始大家意識并不強烈,到后來開始恐慌性搶購,這個口罩的需求量,是因為人們過于恐慌的去搶購口罩的這么一個過程。很多時候,口罩的實際需要量,和搶購購買量之間是有一個差距的。那這里面的差距源自于什么呢?是源自于搶購者的一種心理。很多人會覺得,如果不多儲存一點,我心里就沒有安全感。所以在這個時候,通過設計的一些介入方式,是不是在未來面對這種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時候,可以更好的做好一些心理上的服務性工作,讓供需關系達到最適度的一種平衡等等,像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我們設計師對于未來服務設計系統(tǒng)里面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要完成這樣的一種整合性的未來設計的發(fā)展,上面的這張圖片,可以看到幾乎涉及到了我們傳統(tǒng)設計的各個門類,我?guī)缀醵及阉鼈兞_列出來了,我們如何把這些傳統(tǒng)的設計門類有效的整合到一起來共同發(fā)力,我可以解釋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包括家具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景觀設計、時裝設計、廣告、交通工具、排版、包裝,字體、軟件、劇院、網頁、服務、系統(tǒng)、游戲等等門類,如何讓他們能夠互相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合力,那對我們未來的衣食住行,對這個社會的整體系統(tǒng)將產生一種巨大的作用力。
設計和設計之間也會變得更有關聯(lián)性,而這種關聯(lián)性的基礎和前提是源于什么呢?是源于設計師已經開始管理復雜的問題了,他要管理社會認知的調節(jié)、社會流的調節(jié)、社會價值的調節(jié)和綜合性的問題。設計師的職責開始變得更多元也更綜合,那么這種變化,最后必然會導致我們對于設計的認定它會變成是綜合性的了。
關于綜合性的設計里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服務設計”。接下來我給大家舉一個很有意思的服務設計案例,它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用這套系統(tǒng)來進行分析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它很有意思。
服務設計它分“自上而下的設計”和“自下而上的設計“。自上而下,更多的是指政策的制定,就是我們制定好一套系統(tǒng),放到下面讓百姓們去使用,讓大眾們去使用。但很多時候,設計其實是可以有原發(fā)性的,它可以自下而上,這個時候,它在運用中的主動性和效果也會不太一樣,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這是一個英國的社區(qū)小學,他們專門為小學生的上下學制定了一個計劃,就叫“步行校車計劃“。我們知道現(xiàn)在中小學放學,要不就是門口堆了很多私家車,家長們都去接。要不就是學校派黃色的校車,上下接送。但是,如何來改善這樣的一種現(xiàn)象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改善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我還記得,我們小時候上下學都會有三五好友自己約著一起去上下課,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交朋友的一個過程。那么倫敦的這個社區(qū),他們后來就做了這么一個計劃。
這個計劃就叫做“步行校車計劃“,在圖片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由充當志愿者的家長來輪班,每天上學和下學的時候,由他們帶著小孩子們排成隊一起走回家和一起走去學校。這樣的一個計劃看似簡單,可是因為它所牽帶出來的許多社會問題的改良,是非常多元的一個關系網。一是它減少了轎車帶來的空氣污染的問題,因為家長們不用開車了,一起走路去學校,這就自然產生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好處。二是走路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方式,不管對于家長來講,還是對于小朋友來講,都很好。很多小朋友其實都有挑食厭食的毛病,這樣長期走路,就很好的增強了他們的鍛煉,對孩子們的健康大有好處。三是可以讓孩子們學會更好的學會社交。前段時間不是有個電影《少年的你》就反映學?!卑粤琛暗膯栴}嗎?那么,怎么讓孩子們更好的學會社交,其實是他們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啟蒙課程。在這樣一個行走的校車項目中,成群結隊的小朋友們在上課放學過程中,都可以處于一種很自然寬松的社交氛圍,讓他們可以聊天可以交朋友,這其實是很好的解決了一個小朋友們社會性教育的問題。那么在這幾點之間,會自然帶來的家長鍛煉問題、社區(qū)的鄰里關系改善問題、小朋友的健康問題及包括可以節(jié)省經費的社區(qū)經費的等等問題,其實就是涉及到了一連串的系統(tǒng)性的問題。
所以看似非常簡單的一個概念的提出,其實是設計師完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任務。能夠提出這樣一個概念,它能夠把社會工作者與社區(qū)密切結合在一起,并產生很積極有效的社會作用的。這樣一個項目,也不用投資太多,也沒有什么具體的產品出現(xiàn)。但是它卻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服務設計的一個案例。
因為演講網絡傳送延時的關系,我剛剛發(fā)現(xiàn)聽眾群里面,在我剛發(fā)的這張圖片之前,還落了一段話,我稍微補充講兩句。就是剛才“行走的校車”那個項目,它不僅解決了節(jié)能的問題、小孩子運動的問題、還有小孩子社交的問題、還有家長之間的鄰里關系的問題、還有家長的鍛煉問題等等。所以它所牽扯出來的是一個社會性的一個系列的問題,它們看似與設計無關,但是這正是我們設計師在做的一個服務設計的項目。
創(chuàng)意產業(yè)到創(chuàng)意經濟
Creative Industry - Creative Economy
“創(chuàng)意經濟“的外延遠超過“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范圍,由內而外的分析,除了與創(chuàng)意直接相關的工作內容外,它包括更為廣泛的傳統(tǒng)領域,例如常規(guī)制造業(yè)、一般商業(yè)、零售與批發(fā)業(yè),金融咨詢業(yè)等等。通過對于創(chuàng)意經濟的全面理解與應用,可以解決很多單一面對“創(chuàng)意產業(yè)”時的困惑,將更為廣泛的業(yè)態(tài)方式結合已有的經濟體形成寬基礎,高品質,廣創(chuàng)意,新標高的“創(chuàng)意經濟”結構。
上面的這段話講的是關于創(chuàng)意產業(yè)和創(chuàng)意經濟的問題。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概念其實大家并不陌生,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最初是由英國撒切爾夫人首先提出來的一個經濟產業(yè)結構轉型,即從有煙工業(yè)轉型到無煙工業(yè),然后就變成了創(chuàng)意產業(yè)。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概念從臺灣傳到大陸,但是臺灣加了一個文化概念,叫作“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英國現(xiàn)在又在這個基礎上升級了一個版本,叫“創(chuàng)意經濟”。那么這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一個區(qū)別的,這個區(qū)別在哪里呢?舉例子來講,如果說“創(chuàng)意產業(yè)”,比如說樓下有個小賣部,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做法會把小賣部里面的經營內容全拆了,說我們來改賣創(chuàng)意產品吧,這就是創(chuàng)意產業(yè)會做的事情。但是“創(chuàng)意經濟”它就不一樣了,他會說,你還是可以賣你的雜貨,你還是可以開你的小賣部,但是我可不可以用一些比較創(chuàng)意的方式來賣你的雜貨呢?那么這個當中的區(qū)別就是基礎性的經濟結構在不動的前提下,我如何潤物細無聲的把創(chuàng)意的概念融合在其中。
以上圖片中的產品,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也幾乎人人都吃過。但是同樣是一個爆米花兒,下面卻有三種語境下銷售爆米花的方式。
最左邊那個語境,其實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的記憶,但是現(xiàn)在在街頭巷尾很少能見到了。那時街面偶爾會來個爆爆米花的老爺爺,他攪拌著溜溜轉的鐵爐子,然后嘣的一聲巨響,就可以看到新鮮出爐的爆米花兒。那時候的小朋友們都會很興高采烈的在巷口兒和村口兒排著隊等著吃爆米花。它的價格現(xiàn)在來講,大概是10-15塊錢左右的價格吧。
中間的這個爆米花,現(xiàn)在的人應該也不陌生,它是看電影的標配。你去電影院買兩張票,然后約上朋友、或者是情侶、或者其他人,我們通常都會配上爆米花和可樂這個組合標配,它們的價格基本上在40塊錢左右。因為這是放在電影院這樣的一個語境里面,因為我們看電影了,那爆米花的價格也就要貴那么二三十塊錢,我們其實是在享受著看電影的過程,還有和旁邊的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一個過程。
最右邊兒這個語境,是在迪士尼樂園里面賣爆米花,它一桶的價格基本上在150元左右,那么這個價格的來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因為是放在了迪士尼樂園的這樣一個語境里面來賣,所以它有了更多的文化附加價值在里面了。
、
最后的那個迪士尼樂園,我們在案例研究里面會提到一個叫“體驗經濟”的概念,那它的附加價值還不僅僅是某種文化,而是一種體驗經濟的附加價值。大家買票進入迪士尼樂園度過一天或者兩天,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中完全忘卻自己,甚至可以把自己幻化成迪士尼劇情里面的某一個角色,然后在里面度過你自己特殊的一段時間,那么這個時候的消費,它完全是一種體驗消費,所以這三個爆米花的價格因此就自然形成了差距,放在不同語境里的同樣產品,它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價格差。那我們拿創(chuàng)意經濟的概念來理解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那個老爺爺?shù)谋谆▋?,再想到現(xiàn)在講鄉(xiāng)情講傳統(tǒng)文化,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去講好一個這種童年記憶的故事,讓這個十塊錢的爆米花,得到更大的增值空間,這個其實就是創(chuàng)業(yè)經濟可以幫助大家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最后我再來舉兩個我們做過的設計案例,來和大家做一個分享,這兩個案例是跟社會生活方式、社群關系、社會系統(tǒng)有關的設計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一個社區(qū)的公共文化中心建設。這個社區(qū)他們有一個浪費的空間是在高架橋底下,那么社區(qū)一直也覺得缺乏一個公共文化的服務,由此他們就想要建一個中心,怎么利用這個高架橋底下的浪費空間來建一個中心,從而讓鄰里之間形成更好的關系,并給大家提供一個周末娛樂的去處。
設計師工作的定位,首先是要利用好這個廢棄的空間,其次是要讓人有參與感。最后得出的一個方案,是讓這個社區(qū)周邊的老百姓,在每天上下班路過這里的時候,大家都帶一塊磚過來。此后,經過日積月累的一段時間之后,就用大家?guī)н^來的磚,建起了這么一個社區(qū)活動中心。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建成以后的活動中心的樣子。中心體量上并不大,但是它非常好的利用了這個廢棄的空間,而且周邊的老百姓因為在建設的過程中都在參與這件事,所以大家對這個地方都有一種自然的歸屬感。此后,大家會經常聚集到這里來,自然而然的,這個地方就變成了這個社區(qū)交流的、活動的、文化傳播的那么一個公共的場所,并很好的改善了周邊鄰里的人際關系。
上面這張圖片是周末他們在這個中心舉辦文化活動的現(xiàn)場,我們可以看到,百姓參與度還是非常高的.
上面這張圖片,是我們當時為英國的另外一個社區(qū)做的公共路燈的一個設計項目。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似乎只是一個路燈的設計,但是在它背后,是涵蓋了很多問題的,我們是經過綜合考慮后,才形成這樣一個設計方案的。
這個作品的綜合因素有哪些呢?首先當時委任我們來做這個項目的甲方,他們說原來的這個社區(qū)安全性和鄰里關系都非常不錯,中間的小公園兒還經常有人會閑來無事去坐坐。但是后來的治安慢慢的變不好,鄰里關系也疏遠了,小公園兒也沒人去了。所以甲方很希望通過一個設計,能夠把人們再帶回到這個公園兒里頭,來改善鄰里的關系,并增強它的安全性。我們的這個設計方案,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上面其實是當晚上燈亮的時候,會投射下來的剪影,它們都是人和人手拉手的一個剪影。那么有意思的是,這里面每一個剪影的個體,它們其實都來自于這個社區(qū)。
我們在制作整個方案的過程中,走訪了200多位這個社區(qū)的當?shù)鼐用?,還專門拍下他們的剪影,然后把這些剪影 排列在一起。這種剪影的排列,是很隨機的一種排列方式。當我們把作品做完安裝好,在舉辦開幕的當天,這個社區(qū)里的幾百個住戶不約而同的都到了現(xiàn)場,他們興致勃勃的都要尋找到自己的那個剪影。而且他們會很驚喜的發(fā)現(xiàn)他的左邊是誰,他的右邊是誰,這其實是一種陌生人之間很驚喜的邂逅,你會因此認識一些你原來不認識的人,但這些人其實都是你的鄰居。
自從路燈設計項目應用以后,它們就一直立在小公園那里,它們每天晚上都會亮燈,然后周邊社區(qū)的人們,在每天晚上也會陸陸續(xù)續(xù)地來這里散散步,坐一坐?,F(xiàn)在公園的整個氣氛又慢慢的回到了以前的比較和諧的狀態(tài),所以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設計,它也是可以帶動整個社區(qū)的一些變化的。
總結一下我今天演講的內容,設計它是面向未來的,是我們設計學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它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造物的一個概念。它已經從造物轉向了創(chuàng)造系統(tǒng)、創(chuàng)造服務、創(chuàng)造一種軟體的服務系統(tǒng),這是設計非常大的一個轉變。它會涉及到一些概念,包括設計思維、服務設計,甚至于現(xiàn)在熱點討論的危機設計的概念,危機設計也是未來設計發(fā)展的趨勢。
好的,由于時間關系,我今天就先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聆聽。
熊新君老師:
非常感謝姚之潔老師給我們帶來這么精彩的演講,現(xiàn)在我們留出一些提問的時間,歡迎大家提問。
提問環(huán)節(jié)
問:
姚老師,您對線上直播平臺的優(yōu)化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嗎?由于疫情的發(fā)展,很多農民的產品滯銷。比如江浙的筍農,橘農,他們的產品,如何應用設計體驗的方法來銷售產品,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嗎?
姚老師:
謝謝各位的問題,其實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夠用這樣的方式組織各位老師來跟大家做分享,我覺得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當然它也存在一些優(yōu)化的空間。希望以后用直播,或者說用錄播的方式,這樣可能對于聽者來講,會有更完整的一個體驗感受吧。
關于您講到的這個橘子和筍的問題,我現(xiàn)在是在杭州,所以浙江這邊,尤其是春筍這塊,我是特別有體驗的。群里有大量的朋友,都開始幫著農戶在推銷,對于這一類的問題,我覺得通常情況下分三個時間段來考慮。一個就是在前,一個在期間,一個就是在后。現(xiàn)在我們遇到疫情的情況,前肯定是不可能做到,因為是不可預計的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那么在當下和事后,我覺得在這個里頭是可以做的。當下因為有很多運輸,交通等各方面系統(tǒng)的一些限制,所以也盡可能的通過一些電商和網絡的平臺在幫他們做這樣的一個銷售。
重點是在后面,我個人的一個想法是不僅僅是對于農產品本身的滯銷,如何讓它變得可以盡可能減少農戶的損失,把滯銷的商品可以賣出去,同時可以帶來更多的是這個農業(yè)產業(yè)文化的一個體驗的項目,能否幫他們嫁接起來做。也就是說借這個機會大量的賣這些農產品,可以以低的價格給人來進行消費,是不是可能在疫情過去以后,我們可以同步來立體的做一些鄉(xiāng)村體驗的一些項目建設。這個是可以在后期慢慢的來來策劃培育的一些項目,這個是可以讓他們有一個盡可能減少損失的一個過程。
因為我們在思考這一類的問題的時候,可能面上,直接看到的點對點,線對線的是要幫他賣東西??墒钦嬲u東西背后的那套系統(tǒng),我們還是需要很深入的去了解一下的,要不然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也許他今年的損失暫時彌補不過來,但是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項目機會之后,可以為他的未來的三年五年再去打造一個更好的基礎,這個是我們作為這個危機設計里面一種思維的方式。
問:
姚老師,您認為在大學求學期間,如果非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學習哪些設計課程作為額外的支持呢?
姚老師:
關于大學求學期間,非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該補充哪些設計課程作為額外的支持?我覺得這個里面還不光是設計課程的問題,這個其實是一種審美基礎素養(yǎng)的訓練和培養(yǎng)的過程,首先要有一種審美的觀念和一種審美價值的認可。所以我們以前經常講美育,美育要從娃娃抓起,成年人其實也同樣需要美的教育,和審美的培養(yǎng)。所以這里面其實不分設計和藝術。包括對一些藝術史的基礎的一些學習,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一些什么繪畫史和美術史之類的資料,其實這是一個大基礎,都會有所幫助的。
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對設計感興趣的話,我倒是不建議大家很具體的去看一些設計方法的書,因為這些畢竟太過專業(yè)了。大家倒是可以去看看象我剛才提到的象設計思維、設計邏輯學、設計美學這些,對日常生活里的設計有一些觀察,有一些分析的這些書是可以了解的,這是可以拓寬大家的思維的。
問:
1.uxdesign確實在很多行業(yè)已經深入人心,但很多uxdesinger包括frog和ideo這樣的設計咨詢公司的高管很多都是engineering或者心理學之類的背景。更像是他們學習了設計的思維和方法從而承擔工作,而不是原本的專業(yè)設計師做轉型。設計背景的設計師往往還是從事視覺類設計的工作。想問下這樣的“脫節(jié)”應該如何應對?
2. Uber的例子中我想到傳統(tǒng)市場營銷中的產品/服務的開發(fā)流程也會對用戶需求包括技術及商業(yè)模式等做以研究,與設計思維有很多相同之處。那么設計介入到這個過程中,與原有的模式相比又有何不同?
姚老師:
我下面來回答一下另外兩個聽眾的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在Ideo和Frog這樣的公司里面現(xiàn)在有大是心理學或者說是工程學方面背景的人跟設計是否會脫節(jié)?我首先要解釋一下的是,其實像這些學科的介入,本身也是在豐富設計產業(yè)和設計咨詢,或者說是在擴充這個設計未來發(fā)展的很重要的一些力量。因為設計本身的一個升級和擴容,它已經不僅僅只是如何用設計師的技能,能夠去完成一件事情了。這個也是我們在講設計戰(zhàn)略和設計思維時要有的很open的一個狀態(tài)下面,我們要更多的囊括其他學科的,甚至于是經濟學的、社會學的、管理學的這些概念,都需要融合在一起來做。這并不意味著參與其中的人他一定要會設計。
在這個里面,更重要的倒不是說是去撇清誰的背景知識、誰的專業(yè)背景是怎樣的?而是說如何更好的融合好這些專業(yè)之間互通協(xié)作的方式,這點非常的重要。因為還有一個方向,就是“設計管理”的這個方向,這也是我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設計管理也是伴隨著這些年的整個社會生產力、社會文化的這個進步,包括技術的進步,它也在不斷的改良。
設計管理其實也可以用來幫助在一個團隊里面,如何更好的 實現(xiàn)把不同領域不同知識背景的能量運作到一起來。今天有一個概念我沒有具體的展開,講的是一個叫“協(xié)同”的概念。這個協(xié)同的概念,里面更多的就會去探討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的這樣一種工作方式。那么其實像Frog和Ideo我們都有近距離和他們有過合作,所以我們很清楚不管是心理學、工程學、或是設計的人在一個team里面的工作,它其實是一個非常協(xié)同創(chuàng)造的,最后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這樣一個力量,所以這是一個開放的一個過程。
關于第二個問題,你提的就是Uber里面,它已經有用到這些跟設計思維相通的市場調研的一些方法,包括商業(yè)思維與設計的介入的區(qū)別。其實在這個問題里面,它中間的這個邊界是比較模糊的一個邊界。不是說我今天這個一定是歸屬于設計,一定歸屬于是商業(yè)或者是管理,因為這個里面,比如說在商業(y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上,它會用到設計的一些工具和手段。
比如說我們去做調研的時候,它可能會用到設計的一些界面的工具和手段,用視覺的方式,哪怕是細化到某一個表格的設計上面,它可以是用設計的方式去呈現(xiàn)的。但是總的來講,它這個方法目的的指向性還是一致的。那么對于設計師來講,他也需要去學習這些商業(yè)模型的,包括經濟管理類的一些研究的方法。所以在我們用設計思維的這套工具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英國的那套系統(tǒng)里面會有用到四個的的方式,如何來發(fā)現(xiàn)問題,界定問題,然后設計問題,最后傳達你最后的這個成果。這四個的里面都會綜合到一些所謂的商業(yè)經營,管理的一些模式,同時它也離不開設計的一些手段,它是共生共長的一個過程。
我可以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里的所謂的共生共長是怎么樣的一個過程。也是在英國的一個案例,有一個社區(qū)要改善糖尿病人的照顧方案,我們一聽這個社區(qū)糖尿病人的照顧方案,似乎就是跟醫(yī)療系統(tǒng)有關系的。但是事實上呢,這個照顧方案的改良當中,NHS,就是英國國家健康衛(wèi)生系統(tǒng),它邀請到的有社區(qū)的人員、有醫(yī)療隊的人員、還有設計師一起來完成這個照顧系統(tǒng)。從而最終得出一個照顧方案。因為我們知道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的疾病,它更多的是在于互相之間的鼓勵監(jiān)督、定期的復查服藥、控制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增強鍛煉等等方面。
所以在這個項目調研的過程當中,設計師的介入他其實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起到他自己的作用。首先在調研的環(huán)節(jié)里面,還有整個服務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里面,受眾者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施動者又是什么樣的遭遇的?最后醫(yī)療的人,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這個調研的過程,設計師他可以用自己的一些視覺語言的方式,或者說用他的觀察的角度參與其中。然后在后面的制定方案的環(huán)節(jié)當中,比如說提高這個互相監(jiān)督的病患之間建立一些互相監(jiān)督的網絡,那么這個網絡的界面,到后面都是由設計師來完成的。這個界面呈現(xiàn)出來的看似是個結果,而事實上,它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所導出來的。最終的這個服務性項目的呈現(xiàn),他可能跟社區(qū)的服務系統(tǒng)跟一些建立系統(tǒng)里頭,甚至于細到每家每戶都要分發(fā)一個小卡片,這些看似設計只是在末端起到的作用,事實上它是貫穿整個從頭至尾的過程的,這個于純粹的搞市場搞經營管理的人之間,他是一個很好的互補。
熊老師:
好的,感謝姚老師給我們帶來一場高質量精彩的演講,讓我們大開眼界,今天講座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