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源自上古官名。《尚書·堯典》記載,帝堯時代,禹曾經擔任司空一職,職責是“平水土”,也就是主管水利。按《周禮》,司空是周代六官之一,為“冬官”,掌管土木水利建設。在我縣境內有司空山,又名司空原,其主峰如一尊身披袈裟的巨佛。據(jù)民國十一年(1922)《太湖縣志》記載,周代有司空官淳于氏曾經隱居于此,山因而得名。北周時代,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卓錫此山,并傳衣缽給三祖僧粲。司空山在中華佛教禪宗創(chuàng)立上起著關鍵作用,是中華佛教禪宗發(fā)源地,也是文化名山。趙樸初先生稱之為“中華禪宗第一山”,并親筆題寫司空山山名和二祖寺寺名。司空山也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文化底蘊深厚。唐朝至德元年(756),李白曾經隱居司空山,留下多首詩作,今存《避地司空原言懷》和《題舒州司空山瀑布》二首。瀑布詩云:“斷崖如削瓜,嵐光破崖綠。天河從中來,白云漲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讀。攝衣凌青霄,松風拂我足。”司空山名勝古跡甚多,包括司空八景、歷代摩崖石刻、唐代石碑、宋代石寨、明代石坊等。司空山是岳西的一張文化名片。將文化樓命名為司空閣,旨在彰顯岳西地域特色歷史和文化,繁榮發(fā)展岳西文化文藝事業(yè)。
https://mp.weixin.qq.com/s/xzq_Hmji4A1eX6FHexK_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