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朋友們、小朋友們
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
LOGO初期評選
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此次投票從近百幅作品中
挑選24幅經典作品
面向社會公眾開展評選
為公平、公正
現將每幅作品設計圖樣以及說明予以公布
請按照下文“投票須知”開展投票
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
古海岸遺跡博物館
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
濱海新區(qū)博物館
投票須知
1
此次投票為大眾網絡評審階段,時間自12月17日至12月21日。
2
每個微信每天可投一次,每次可選三名選手。
3
投票者請閱讀設計作品詳細說明后,下拉至文末,掃描二維碼進入投票頁面,選擇投票即可。
還等什么趕快投出你們心儀的一票吧!1號
作者:岑林煥
設計說明:標識以文保首字“文”為主設計元素,融入朝陽、濱海的首拼“B H”、海水等元素,極具地域專屬性,突出鮮明的濱海新區(qū)地域特色。朝陽象征旅游服務蒸蒸日上,朝氣蓬勃,“文”字又如同一個張開手臂的人形,與保護首字母“B H”結合,寓意保護。標識簡潔流暢,美觀大方,富有美感,便于記憶和識別,適用于各種載體上宣傳使用。
2號
作者:張笑岳
設計說明:該標識運用了龍的元素、運用了太陽的元素,突出了文保旅游的特色,對文保旅游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顏色黃綠漸變,凸顯環(huán)境之綠色、健康。3號
作者:張萌
設計說明:標識由濱海的首字母“bh”變形設計而成,體現地域名稱。標識形如中國結象征傳統(tǒng)文化,體現文物保護的內涵。飄逸的弧線形如紐帶,寓意服務中心是弘揚歷史文化、服務廣大游客的橋梁紐帶。4號
作者:張萌
設計說明:標識由濱海的首字母“b”變形設計而成,體現地域名稱。標識由眾多色彩融合而成,寓意多元文化在此薈萃融合。飄逸的弧線形如紐帶,寓意服務中心是弘揚歷史文化、服務廣大游客的橋梁紐帶。標識形如一只飛翔的鳥,展現努力奮進、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5號
作者:張萌
設計說明:藍色線條由濱海的首字母“b”變形設計而成,體現地域名稱。標識又形如字母“W”代表文保。標識形如姿態(tài)飛揚的人形,寓意帶給人們美妙的旅游體驗,也彰顯人文內涵。飄逸的弧線形如紐帶,寓意服務中心是弘揚歷史文化、服務廣大游客的橋梁紐帶。
6號
作者:鐘櫟珍
設計說明:為體現濱海特色,以“文”字進行設計,用藍色作為主色,下面有海浪;海浪和“文”字形成了字母“L”,代表旅游文化中心。
7號
作者:喬雨蒙
設計說明:標識以濱海拼音首字母“B”和“文”字的抽象變形為主體,融入服務的手形、綢帶、朝陽元素,既突出了標識的專屬性與主題內涵,又展現出中心統(tǒng)籌文化和旅游資源,推進文化和旅游事業(yè)融合發(fā)展特色。標識整體簡潔流暢、美觀大方、易于識別。
8號
作者:鄧群鋒
設計說明:由匯聚的圓形展開設計,巧妙融入濱城地圖、多彩文保旅游、網格化管理、互動的保護人物,以智能化應用為支撐、以網格化中心為樞紐,以聯動共治文物保護旅游服務為核心,形成“網格化管理+綜合服務”的濱城模式,具有強烈的視覺傳播力!
9號
作者:劉芳
設計說明:此logo是用海濱的“濱”的繁體字形象來設計的。上面的城市剪影代表的是近現代工業(yè)發(fā)祥地,同時也是內外商貿流通口岸。下面是一個酒樽的造型,代表的是新區(qū)的博物館以運營開放、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區(qū)域旅游服務為主責主業(yè)開展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宣教、服務工作和區(qū)域旅游服務相關工作。此標識既融合了現代元素也融合了傳統(tǒng)元素,體現多元文化薈萃融合。10號
作者:楊奕
設計說明:本圖案以“濱海新區(qū)”的拼音首字母“B-X”或“文?!钡钠匆羰鬃帜浮癢-B”傾斜構成,并有機融合濱海新區(qū)枕河臨海、秀美生態(tài)風光、智慧之星、朝陽、與時俱進的奮進人物、文化鳳凰、服務之手、時代新潮、和諧發(fā)展、成就圓滿等亮點元素,鮮明展示濱海新區(qū)地域特色,具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進、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圖案優(yōu)美,內涵豐富,寓意深遠,高品位,多元化,新意境,大氣鮮活,經典時尚!
11號
作者:黃濤
設計說明:濱海新區(qū)的首字母“B”,凸顯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的品牌識別性。人形,代表文保旅游服務中心的工作之人,充滿自信拼搏精神和對文物保護的責任擔當精神。龍和傳統(tǒng)花紋,代表文物。深紅,體現文物的深厚底蘊。紅色,展現文學魅力之美。形象、簡潔、明快、易識別易應用。
12號
作者:牛壯壯
設計說明: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LOGO設計方案由“文”,濱海新區(qū)首字母“BH”“地域特色地標”“奮進的人”“騰飛的大鵬”“濱海特色海浪紋”等設計相互融合?!拔摹弊衷⒁馕奈锉Wo和旅游服務為指向標;濱海新區(qū)首字母“BH”指標識的唯一性和獨特性;“海濱溫泉”加深地域印象;“奮進的人”寓意以“人”為中心,服務于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工作。
13號
作者:付二虎
設計說明:方案設計以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特色為設計理念,融入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文”字、手型、鳳凰、書法、回型紋、青銅、古建筑、圓形等元素,并以簡潔抽象的設計手法,演繹出了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獨具魅力的形象內涵。整體以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文”字為設計元素,突出了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名稱,易于記憶識別和傳播,同時演化為騰飛的鳳凰,造型猶如雄鷹搏擊長空的態(tài)勢,表達出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精神,寓意著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的騰飛與發(fā)展。古建筑、回型紋、書法筆觸、鳳凰元素的相互結合,突出了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特色,展示了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風采。圓形代表完美、圓滿、和諧地騰飛與發(fā)展。標識簡潔大氣寓意深刻,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易于制作和利用。14號
作者:高文政
設計說明:由字母“BHXQ”(濱海新區(qū)拼音首字母)經變形融合綜合性元素進行創(chuàng)意延伸,悅動飛揚的線條筆觸相互融匯,同時融入象征文物保護以及旅游蘊含的圖形元素,整體環(huán)繞中心形成盛開的花朵和人物形態(tài)趨向美好未來,以多色彩渲染漸變,唯美表現出了健康向上,清新和諧,具有活力激情,充滿無限生命力和向上力,生機勃勃,團結進取,用心為民服務,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的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美好氛圍。
15號
作者:張坤俊
設計說明:logo圖案有濱海新區(qū)魅力多彩綠色生態(tài)的山水海洋的形象,有濱海新區(qū)生機活力欣欣向榮的氛圍形象,有濱海新區(qū)現代特色崛起發(fā)展騰飛的強勢形象,寓意文保旅游服務中心豐富多彩的服務內涵。
16號
作者:郭政良
設計說明:bH、飛鳥、印章,形象、簡潔、明快、易識別、易應用。
17號
作者:陳一雄
設計說明:1.藍色部分由“天津”的首拼“TJ”構成,圖形為翻卷的海浪,代表天津濱海新區(qū)。
2.標識內部為瓦當,并包含“文”,代表文物。
3.手形保護著瓦當代表文物保護。
4.服務的手形融合水花,體現旅游服務的內涵。
5.翻卷的浪花展現積極向上、努力奮進、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
18號
作者:古裕雄
設計說明:1.設計理念標識以“文”字變形,并融入五彩花瓣、文明紐帶等元素融合設計,表現了文保旅游文化精神。
2.整體造型充分展現了戰(zhàn)略使命,通過資源整合、資本運作、項目開發(fā)、運營管理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做好文化旅游發(fā)展的各項工作。象征著團結、圓滿,致力于凝聚濱海新區(qū)人的力量抱團發(fā)展、助力濱海新區(qū)文旅振興發(fā)展。
3.整體色彩熱烈、奔放、激情、斗志,洋溢著生命活力與進取精神。她賦予文保旅游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與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4.標識造型飽滿,整體呈現出穩(wěn)重大度的氣勢;同時透露著積極進取向上發(fā)展的激情和超越自我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5.標識簡潔明了,易于識別,方便推廣使用。
19號
作者:李鋒鋒
設計說明:本作品的設計元素是漢字“文”和字母“B”,同時也是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的重要特征?!拔摹敝饕砦奈?、文保?!拔摹钡脑煨陀袃蓪右饬x:一是展現了濱海新區(qū)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和古林古海岸遺址博物館的造型組合;二是作為人形象征,來表達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寓意?!癇”是“濱?!薄安┪镳^”“保護”的拼音首字母?!癇”的造型是海浪變化而成的心形,寓意用心、有愛。Logo的整體寓意是:文保旅游服務中心以文物保護及服務人民群眾為本職工作,在新時代的事業(yè)進程中積極奮進、乘風破浪!“文”的色彩由紅到藍漸變而成,“B”由天空藍到藍漸變而成?!盀I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的字樣為常規(guī)的隸書。
20號
作者:朱士崇
設計說明:LOGO取濱海二字的字母“B”和“H”融合變形,使得LOGO凸顯濱海新區(qū)地域性,再結合兩個字母的抽象、圍合的形式塑造,充分顯示了博物館的收藏、宣傳、展示等特點。整體框架又似古印章,歷史人文傳承性得以體現。色系取中國紅,穩(wěn)重大紅,易于識別和記憶,構圖嚴謹,同時方便后期各種制作形式。
21號
作者:朱士崇
設計說明:LOGO取“濱?!倍值氖孜蛔帜浮癰”和“h”融合變形,使得LOGO凸顯濱海新區(qū)地域性明確,并且兩個字母變形為抽象的古建筑造型,使得博物館特色以及文物收藏、宣傳、展示等特點一目了然。整體中式風格較強,歷史人文傳承性得以體現。色系取中國紅,穩(wěn)重大紅,易于識別和記憶,構圖嚴謹,同時方便后期各種制作形式。
22號
作者:Bob
設計說明:LOGO以濱海新區(qū)的漢語拼音首寫“B、h”,漢字“文”為設計主體。筆觸勾勒的“B、h” 以印章為底,融入浪花,體現濱海新區(qū)枕河臨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豐富的歷史人文遺跡多元文化薈萃融合……“B、h”組合成漢字“文”體現文物保護的文化內涵。漢字“文”如同跨步向前的人,體現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積極向上、努力奮進、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文保旅游服務中心以三家博物館實體館為主體,以博物館運營開放、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區(qū)域旅游服務為主責主業(yè),旨在統(tǒng)籌文化和旅游資源,積極推動文化和旅游事業(yè)融合發(fā)展,開拓“濱城”文物保護和旅游服務的新路徑。濱海新區(qū)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區(qū)域文物保護以及區(qū)域博物館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等相關任務,并且新增旅游宣傳推介、旅游信息咨詢、旅游項目預訂、旅游商品開發(fā)、受理旅游投訴等服務,助推文旅融合的深入發(fā)展。23號
作者:李玉峰
設計說明:1.標識形成變形“文”字,代表文保旅游服務中心。
2. 標識又形成行走的人,代表旅游的特質。
3.藍色代表海洋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希望。
24號
作者:朱騰芳
設計說明:以“津”字為對象進行展開,融合中國傳統(tǒng)印章的形式對其進行整體設計,左下角落款即為設計的對象“濱海新區(qū)文保旅游服務中心”的名稱,顏色采用古典紅,整體造型簡約大氣,具有較強的文化韻味,符合文保旅游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文化氣質,信息指向性較強。
https://vote.jzvote.net/93306006164d0760請掃描二維碼進入投票頁面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https://vote.jzvote.net/93306006164d0760